92年拍摄的电影涵盖了那( nà)么多历史、人性、人情的纠( jiū)葛,导演的态度含蓄又清( qīng)晰地透现在每个人物身( shēn)上,就像一盘细做的功夫( fū)菜,口感多元,味觉多层,过( guò)后余音绕梁。
主线自然是( shì)为革命抛妻弃子的孔家( jiā)父亲。老演员朱旭的形象( xiàng)和演绎完全体现了导演( yǎn)的意图,几乎分毫不差。他( tā)在故事里始终一身正气( qì),有领导的威严,对孙子慈( cí)爱引导,对老友热情洋溢( yì),对老爷子敬重,又处处忍( rěn)让儿子的怨气并时时努( nǔ)力缓解敌意。但他获得了( le)尊重和同情吗?当年的离( lí)家尚可借口热血,但和平( píng)后依然不顾家乡老小,自( zì)在北京升官发达,娶新妻( qī)组新家。儿子年少时被接( jiē)到北京“团圆”,结发妻子却( què)只有一纸休书。当儿子控( kòng)诉来人对母亲暴力胁迫( pò),父亲居然吃惊而泣,好似( shì)前妻一辈子的苦难非他( tā)所为,更非他所愿。但五十( shí)多年,他对妻儿及老父有( yǒu)否照顾,有否愧疚,电影没( méi)有明说,只是依稀遥想却( què)记不清上一次见面。与老( lǎo)友相聚虽有无限感慨,但( dàn)似乎也是几十年来第一( yī)次相见。若不是老爷子90大( dà)寿,他不会回乡,即便回乡( xiāng),也不过短暂停留,又匆匆( cōng)回京。他的孔姓大概只是( shì)为了撑简历的门面。
当然( rán)电影对他的描绘非常宽( kuān)容克制,实际上他也有血( xuè)肉有自知。他对老爷子儿( ér)子饱含血脉之情,对孙子( zi)、弟弟和老朋友更展露本( běn)色和热情。而所有描绘他( tā)有情有义的段落却更深( shēn)刻地反射出他对“前妻”和( hé)儿子的自私冷酷。这种自( zì)私冷酷不是一句包办婚( hūn)姻害死人就可以化解的( de)。
故事和剧本把父子间说( shuō)得清和道不明的情感线( xiàn)索刻画得丝丝入扣。父亲( qīn)如今真心的愧疚、但有保( bǎo)留的仍不足以令人原谅( liàng)的愧疚,儿子的痛恨、但血( xuè)脉之情和对父亲年老的( de)同情、想原谅却实在无法( fǎ)做到的矛盾,由扮演父亲( qīn)的朱旭和扮演儿子的赵( zhào)尔康在每次互动或独自( zì)思忖的举手投足中恰当( dāng)传递。唯一遗憾的是结尾( wěi),儿子终于跑去当年与母( mǔ)亲一起遥望守候的坡头( tóu),也终于等到了远去父亲( qīn)的停车回头,但如此却与( yǔ)整篇故事的立意背道而( ér)驰,让人不免疑虑究竟是( shì)不是导演狗尾续貂。
关于( yú)孙子好高骛远,作为副线( xiàn)体现了当年的风潮。虽然( rán)被爷爷点拨后正视自身( shēn)回归现实,但这么个不学( xué)无术的二溜子怎么当上( shàng)了老师,无故旷工还保留( liú)了职位,轻描淡写却也没( méi)有掩饰父亲和叔叔权的( de)力。对于两个作为妻子儿( ér)媳的女人,笔墨不是很重( zhòng),表现的也只是传统意识( shí)中的贤妻良母,代表农村( cūn)女性在90年代初的从属地( dì)位。
影片整个基调平缓,即( jí)使两对父子间的激烈冲( chōng)突,摔杯子砸车玻璃,也并( bìng)未感觉心惊肉跳,反而是( shì)被他们各自内心的矛盾( dùn)深深感染。故事演完,似乎( hū)情绪未完,似乎还有很多( duō)遗憾,其实那是一声声欲( yù)说还休的感慨。